首页 > 详情页

首页 > 教育活动 > 党团天地

【身边好党员】丽泽中学初中教师支部李敏:以物寓理 德润心田

来源 : 作者:丽泽中学 日期:2019年04月25日 浏览量:

  优秀的共产党员是学校的旗帜。

  虽然大家岗位不同,事迹不同,个性不同,但每个人身上体现出的共产党员先进性却是相同的。丽泽的党员同志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、用自己的无私奉献、用自己的教育情怀树立起了优秀共产党员的模范形象,为大家树立了学习的榜样,他们是丽泽人的骄傲!

  为了大力宣传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,丽泽中学党委继续在学校微信平台开辟《身边好党员》栏目,陆续登载身边好党员的故事,展现丽泽共产党员的魅力和风采!

以物寓理 德润心田

丽泽中学初中教师支部李敏

图1

  作为一名教师党员,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渗透。通过研读中学物理新课标的要求,中学物理的教学,一方面要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,了解这些知识的应用,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智力;另一方面要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,结合教材中大量的思想教育因素,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,将智育目标和德育目标相互渗透,实现和谐统一。

  一、渗透爱国主义教育,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

  1、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核心!在教学中通过深挖物理学史,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

  例如:在学习“声现象”这一章时,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声传播的运用,其中北宋的沈括在《梦溪笔谈》中曾有这样的记载:“军队行军宿营,士兵枕着牛皮做的箭筒睡在地上,这样就可以更快的听到远处传来的马蹄声,对敌人的偷袭及时做好准备。” 再例如:讲“杠杆”和“地磁场”时,及时给学生拓展《天工开物》、《齐民要术》等我国古代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书籍!拓展物理知识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!

图2

  2、充分利用我国古代建筑的中国特色,渗透爱国主义教育

  学校开展的古建系列校本课程,其中物理部分《太和殿的减震机理》中,将物理知识融入到古代木结构建筑的中国特色中,以渗透德育的方式为学生进行讲解。

  1)柱底的平摆浮搁,柱根不落入地下,而是浮搁在表面平整地柱顶石上,柱顶石露明。当地震强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,柱底与柱顶石之间产生摩擦滑移,可以消耗部分地震能量,另一方面可减弱地震传递到上部的速度。

  2)檐柱的柱身侧角,檐柱的柱脚向外侧出54cm(柱高的7/1000)导致柱身向里收进,并与横着的枋子连接。呈轻微的内八字状,降低重心,稳定建筑物。

  3)梁端做成榫头形式,插入柱顶预留的卯口。在结构上称为软性连接,这种连接具有韧性。在地震发生时,起到减震的作用。

  课后有很多学生不约而同地去故宫参观,在欣赏故宫中国美的同时也从物理学角度重新认识了故宫,感叹古人的智慧!这样以课程浸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,提升了民族自信心!

  二、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

 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,包含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。如:“作用力与反作用力”、“引力与斥力”、“绝缘体与导体”等矛盾体,他们相互依存、相互制约,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!超导、全反射、物态变化等物理现象包含着“量变与质变”的哲学思想。在教学中合理的渗透德育,将严谨的科学观潜移默化地渗透到知识体系。

  例如:在讲电磁波时,给学生介绍,麦克斯韦经过多年的研究和理论分析预言电磁波的存在,二十多年以后德国物理学家赫兹通过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的预言,充分说明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唯物主义思想。学生对于这些科学界大咖的名人名事是非常感兴趣的,我们可以把它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结合,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,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、加深记忆,同时更利于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!

图3

  三、恰当的运用合作学习方式,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

  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法,在这样的学习形式下,不但有助于达到认知的统一,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,培养集体主义精神!我校倡导的“君朋讲习”的学习形式,更好的适应了课程改革的需要!

 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,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实验课的合作机会,给学生更多交流、讨论、质疑、解疑的空间。这样在活动中学生不仅是看到了一个实验现象、验证了一个物理规律,更重要的是在交流与合作中养成相互尊重、团结协作的习惯。除实验课以外,平时的教学中也多以“君朋讲习”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,学生在活动中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自信和友谊,在学习中增强集体荣誉感!

图4

  四、从兴趣入手,开展灵活多样的物理活动进行德育渗透

 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,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的结合,使德育渗透“灵活多样”,以课外活动为途径,以学习内容为载体。来达到对学生良好品德、行为习惯的德育渗透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:

  1、明确德育目标,做有向渗透

  以爱国主义为中心方向;以辩证唯物主义为世界观的引导;以科学精神和高尚情操为重心。是渗透的主方向。

  2、针对学生实际,紧扣教材,做有机渗透

  忌生硬、生冷、生贴,充分利用物理教材中蕴含着的思想,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德育教育,要像一股清流般的融入。

  3、提高教学艺术,做到灵活渗透

变换新角度求新,变换新形式求活,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多角度渗透德育。

德育渗透并非朝夕之功,也非一方之力。但是只要我们有“意识和方法”,即有意识则“渗”,有方法则“透”!就能真正做到“教书”和“育人”的统一!

图5

科研继教

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微信二维码